如果在2008年預言兩年軸承後區將成爲全國風電裝備制造的領軍者,恐怕會被人認爲是天方夜譚。

  然而,到2010年底,以風電産業園爲核心的堆高機省風電裝備制造業,已成功躍進全國風電設備制造産業的前列。不僅如此,通訊電子産業也從無到有、快速集聚,成爲諾基亞、等跨國的一級供貨商,新特産業推動以占鹽城市6%的面積和9%的人口,創造了全市12%的GDP和財政收入,在全省的綜合排名也大幅攀升。

  區委書記李純濤這樣說,作爲後發地區,如果按照“跟隨發展”的慣性發展思維,那只能在先進地區的身後當配角。但只要以開放的意識整合發展要素,就能開創後來居上的新局面。

3年前的西區是一片只有10多個小村莊的窪地,現在這裏成了“鹽城高新區”。高新區內占地10平方公裏的風電裝備産業園,成功招引華銳風電入駐創業,1。5兆瓦、3兆瓦風機先後在此批量生産;總投資15億元的5兆瓦風電機組項目成功下線,極大地提升了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建設水平。華銳風電成爲我國首家自主開發、設計和銷售適應不同風資源和環境條件的大型陸地、海上和潮間帶風電機組的專業化高新技術企業,行業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三。

  極目遠眺碧海藍天之間,東海之濱矗起我國也是亞洲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在面向粉末冶金全球的招標競爭中,華銳脫穎而出,自行設計、建造的東海大橋風電場由34台單機容量爲3兆瓦的風電機組組成,項目總投資23。65億元,總裝機容量102兆破碎機瓦,使我國大功率風電機組裝備制造業開始跻身世界先進行列,年上網電量2。67億千瓦時。

  目前,中央財政扶持的13個國家級公共技術平台之一的海上風電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已在建成。

  起步于2007年底的通訊電子産業,新上50條軟件應用主板生産線,總投資15億元,開啓了微電腦控制器、智能化設備、智能系統軟件、SMT電子控制板生産的新領域。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可實現銷售40億元、稅收5億多元,創彙5000萬美元,帶動IT産業做大做強。銳畢利去年竣工年産1400台高速噴印機項目,兼具高端裝備、新材料和信息技術産業特征,在國內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産權。隨著VOIP技術世紀網通訊、與國家工信部和中國電子企業協會共建的電子生態園以及亞固電子、芯片封裝等高端項目陸續開建,正形成百億規模新産業。

  大批高新項目轉移絕非偶然。區委區政府提出,凡科技含量不高、貢獻份額不大的項目堅決不要,投資規模低于億元的項目不單獨供地。

  實行“拿來主義”搶占高新産業制高點,使在短期內實現了在風電裝備制造上與先發地區的同台競技。風電裝備産業以華銳風電爲龍頭,打造中國“風電裝備之都”,規劃建設了面積10平方公裏的華銳風電産業園區。憑借華銳在全國風電産業發展的技術優勢、資金優勢和人才優勢,總投資50億元的華銳風電産業基地項目,不僅在較短時間內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關,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而且帶動秦川發展(000837,股吧)、中航惠騰、貴航永紅等一批著名企業彙聚。華銳風電産業園以國內同行業總裝規模最大、研發轉化能力最強、配套水平最高的優勢,被認定爲省科技産業園和省風電裝備高新技術特色産業基地,3兆瓦風機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曾被專家定性爲“産能過剩”的風電設備競爭中,標志著海上風電進入規模開發階段的“全國首輪100萬千瓦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日前揭曉,華銳風電以60%的份額位居第一。風電産業園投産近9個月,就實現開票銷售42億元,贏得風電設備國産化銷售第一桶金。目前華銳風電已實現銷售近100億元,上繳稅收3億多元,給一直處于爭論不休的這一新興産業提供了一個新注腳。

  電子信息産業以銳畢利通訊電子爲龍頭,圍繞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通訊設備制造和電子環保循環利用産業示範基地,以及通訊産品集散地,規劃了6平方公裏的電子信息産業園,到2012年有望實現銷售150億元,實現鹽城電子信息産業以快補晚、後來居上。

憑什麽實現“高位嫁接”?和發達地區比拼優越條件、優惠政策,顯然不是的強項。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服務效能成爲最大的投資環境。

  搶抓曆史機遇,與國家産業政策“對表”。隨著沿海開發上升爲國家戰略,當他們得知國內風電行業第一品牌企業華銳風電參與沿海開發,便聞風而動,第一時間向華銳風電伸出“橄榄枝”。強化“貼身服務”,打造辦事最快地區。據西區管委會介紹,爲了確保國家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欽達數碼電子城等5個簽約項目如期開工建設,他們按照“圍牆外的事我來辦,圍牆內的事幫著辦”的要求,實行挂圖作戰,打造辦事程序最簡、審批事項最少、工作效率最高。

  銳畢利實業有限是由新加坡外企在鹽城高新技術産業園區投資興建的。董事長文成繼獲得首批鹽城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資助後,最近再次獲得首屆鹽城市“創新創業人才突出貢獻獎”。文成和他的團隊與科研院所合作,成功開發了高速噴印機、大功率激光器兩個新産品。該設備目前只有英國、以色列兩國能夠生産,銳畢利屬同類設備國內唯一的制造企業。文成表示,鹽城的發展潛力很大,集團已決定將所有加工制造項目轉移到鹽城,力爭年銷售額3年內達到10億元,並帶動100億元産業鏈的形成。

  區委區政府把創新創業載體建設作爲培植核心競爭力、促進産業升級、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區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由科技信息、標准檢測、人力資源、投融資擔保、創業孵化和工業設計等七個中心組成,爲新特産業提供科技信息咨詢、項目申報、産品檢測及標准制定、人才引進及培訓、投融資擔保、産學研合作等服務,深得企業及投資者歡迎。

  目前在,東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站、東華大學鹽城高性能纖維及裝備研究所、複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智能視頻通信研究所及複旦大學軟件學院應用軟件集成開發中心……一個個創新研發平台,正在成爲在這裏發展的企業共有的研發機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生活點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